那一天,那根竹棍离我只有十公分,三秒钟之后它落到了我的背上,眼泪顺势就流了下来。倒不是因为后背的灼痛感,是因为自尊心,更是因为不服气。
我不懂,为什么只有学习才是我童年的全部。
那一年,我刚好十岁,小学五年级,具体哪一天我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要求我们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看。
于是我的’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我爸妈一直对我都比较严厉,他们信奉’成绩决定未来’的说法,并将此贯彻到我的整个童年中。听到老师让我们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妈二话不说立马买了下来,我知道她被书名中’哈佛’两个字吸引住了。
我还记得我妈曾把书中的一段话读给我听,大概意思就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认为孩子玩具的颜色不应该太过鲜艳,这样的话会分散注意力。
是的,自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彩色文具了。
这个倒是没关系,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有着粉红少女心的小姑娘。
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握冰的那个故事,对这本书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个片段。刘亦婷的妈妈为了锻炼她的意志力,让年幼的刘亦婷用手捏住一个冰块,坚持大概十多分钟,直到感觉有’小针在手上跳舞’。
我妈倒是没让我握冰,只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她觉得有必要将培养我意志力的计划提上日程。
于是在零下十度的冬天清晨,让我爸拉着我去跑步。不出意外,当天夜里,我一度烧到40°。
就这样晨跑算是放弃了,然而我妈培养我意志力的计划并没有就此搁置。
天冷不行,那就等天热的时候吧。
三伏天的时候,我放暑假在家,当时家里还没有装空调,只是风扇整天呼呼的转着。是的,自从启动了意志力培养计划,那个夏天,我家的电扇没有再转过。
但这次我坚持住了,没有中暑。只是整个人看起来有点浮肿。
哦,对了,浮肿是我妈说的,我自己是没有感觉的。
除了意志力,书中有大量关于学习计划、学习习惯的描述。比如在每日的学习中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规划、’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等。
当然,书中的这些精髓我妈都get到了。
在我刚升入初一的时候,我妈开始给我做学习计划表,模仿书中做法将我的时间以小时划分。哪一时间段内学习哪些内容全都安排的满满的。
除此之外,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课外辅导班、兴趣班更是一样不落。
我几乎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寒暑假想出去跟小伙伴玩一下。不行!’上次给你买的××(某学习资料)还没有做完,你得抓紧时间做。’
周末想看会电视。不行!’学习好的同学平时在家从来不看电视。我跟你爸也不看,陪着你!’
后来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妈开始为我留学做准备。当时我的成绩算是不错,我妈觉得以我的成绩去美国的一些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再努力一下,哈佛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正值叛逆期的我执意不去留学。对,是铁了心的那种。
我妈一心想将我培养成第二个刘亦婷,用那种在我当时看来很变态的方法来试图扭转我的人生轨迹。但我觉得我的人生必须要由我自己做主。
至少十五岁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高中三年,我一度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威胁我妈。
庆幸的是,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我长大了,有一份自己还挺满意的工作。反而慢慢觉得可以理解爸妈对我的那种教育方式了。
但这不意味着我认同刘亦婷式的教育方式。只是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对于教育的投资似乎是爸妈在当时能给我们的所有了。
爱之深,责之切。不论是我爸妈,还是刘亦婷爸妈,出发点都是为了能让孩子能有一个耀眼的未来。
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那段话一样: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不管当时舆论怎样抨击刘亦婷的父母,我们都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学生时期的刘亦婷足够优秀,而且算是过上了她认为理想的生活。
或许这本书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中显得过于偏激,但是若能给今后的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启示或者警惕的话,其实也不算是件坏事。
PS:在你的童年中曾经历过被《哈佛女孩刘亦婷》支配的恐惧吗?欢迎和小编留言互动~
那一天,那根竹棍离我只有十公分,三秒钟之后它落到了我的背上,眼泪顺势就流了下来。倒不是因为后背的灼痛感,是因为自尊心,更是因为不服气。
我不懂,为什么只有学习才是我童年的全部。
那一年,我刚好十岁,小学五年级,具体哪一天我不太记得了,只记得那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叫做《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要求我们每个学生的家长都要看。
于是我的’噩梦’就这样开始了。
我爸妈一直对我都比较严厉,他们信奉’成绩决定未来’的说法,并将此贯彻到我的整个童年中。听到老师让我们买这本书的时候,我妈二话不说立马买了下来,我知道她被书名中’哈佛’两个字吸引住了。
我还记得我妈曾把书中的一段话读给我听,大概意思就是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认为孩子玩具的颜色不应该太过鲜艳,这样的话会分散注意力。
是的,自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彩色文具了。
这个倒是没关系,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有着粉红少女心的小姑娘。
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握冰的那个故事,对这本书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知道这个片段。刘亦婷的妈妈为了锻炼她的意志力,让年幼的刘亦婷用手捏住一个冰块,坚持大概十多分钟,直到感觉有’小针在手上跳舞’。
我妈倒是没让我握冰,只是看完这本书之后,她觉得有必要将培养我意志力的计划提上日程。
于是在零下十度的冬天清晨,让我爸拉着我去跑步。不出意外,当天夜里,我一度烧到40°。
就这样晨跑算是放弃了,然而我妈培养我意志力的计划并没有就此搁置。
天冷不行,那就等天热的时候吧。
三伏天的时候,我放暑假在家,当时家里还没有装空调,只是风扇整天呼呼的转着。是的,自从启动了意志力培养计划,那个夏天,我家的电扇没有再转过。
但这次我坚持住了,没有中暑。只是整个人看起来有点浮肿。
哦,对了,浮肿是我妈说的,我自己是没有感觉的。
除了意志力,书中有大量关于学习计划、学习习惯的描述。比如在每日的学习中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规划、’学习是头等大事’等等。
当然,书中的这些精髓我妈都get到了。
在我刚升入初一的时候,我妈开始给我做学习计划表,模仿书中做法将我的时间以小时划分。哪一时间段内学习哪些内容全都安排的满满的。
除此之外,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课外辅导班、兴趣班更是一样不落。
我几乎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寒暑假想出去跟小伙伴玩一下。不行!’上次给你买的××(某学习资料)还没有做完,你得抓紧时间做。’
周末想看会电视。不行!’学习好的同学平时在家从来不看电视。我跟你爸也不看,陪着你!’
后来到了高中的时候,我妈开始为我留学做准备。当时我的成绩算是不错,我妈觉得以我的成绩去美国的一些大学应该不成问题,再努力一下,哈佛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正值叛逆期的我执意不去留学。对,是铁了心的那种。
我妈一心想将我培养成第二个刘亦婷,用那种在我当时看来很变态的方法来试图扭转我的人生轨迹。但我觉得我的人生必须要由我自己做主。
至少十五岁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高中三年,我一度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威胁我妈。
庆幸的是,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就这样,在跌跌撞撞中,我长大了,有一份自己还挺满意的工作。反而慢慢觉得可以理解爸妈对我的那种教育方式了。
但这不意味着我认同刘亦婷式的教育方式。只是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对于教育的投资似乎是爸妈在当时能给我们的所有了。
爱之深,责之切。不论是我爸妈,还是刘亦婷爸妈,出发点都是为了能让孩子能有一个耀眼的未来。
就像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那段话一样: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不管当时舆论怎样抨击刘亦婷的父母,我们都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学生时期的刘亦婷足够优秀,而且算是过上了她认为理想的生活。
或许这本书在如今的素质教育中显得过于偏激,但是若能给今后的家庭教育带来一些启示或者警惕的话,其实也不算是件坏事。
PS:在你的童年中曾经历过被《哈佛女孩刘亦婷》支配的恐惧吗?欢迎和小编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