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式家长面对孩子遭遇美国教育网课的心路历程。
自从儿子在美国开始上学,尤其是上中学后,我觉得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挣扎与矛盾中。
我自己是在中国严谨扎实而无个性发展的教育体制的培养与捆绑下长大的,我又是学教育出身的,深知这个体制的优势与弊端。来到美国后,我对美国教 育体制教育思想的了解,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了一步步更深的体会与理解。我不止一次地惊叹美国教育网课对人---- 个体的尊重,对个人自由、个性发展的张扬,对创造力、想象力的鼓励与培养。这种尊重、张扬。鼓励与培养,使得一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生机勃勃、领先发展的状 态。在这一体制下,人们会有梦想和条件去跨越前人、超越今人,而屡屡把诺贝尔各项奖项囊括其下;在这一体制下,人们可按自己的兴趣、愿望去寻找自己的一片 天空。因此,做木匠的,为自己的精美手艺自豪;开公共汽车的,业余是鸟类专家。
而在中国,尤其在中小学,学校、老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孩子永远能在前三名,拔尖、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大家都整齐划一往前走,没有想过没有时 间去考虑孩子的兴趣、愿望、爱好。我从不否认中国教育的扎实,比如一个数学概念,我们会用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时间把它搞懂,融会贯通。可是值得吗?我曾听过 一个故事,在一个实验室,对一个简单的二位数加法题,中国学生心算一下,就得出结论;美国学生则找来计算器,啪啪一摁,得出结果。中国学生觉得又惊异又可 笑,这么简单的题还用得着计算器;而美国学生不以为然,可以用计算器,干嘛还要动脑筋?他宁愿用这时间去琢磨一个好玩的游戏。这也许可以折射中美教育理念 的不同。
我也从不否认教育的重要。关键是用何种方式去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我们接受中国教育的经历来看,在中国,学生接受教育以被动为主,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天经地义。尤其在童年,幼儿园小学阶段,不管能否理解,老师’填’给学生,学生靠记忆背诵来接受。而且,从跨入校门的第一天,不管天份 资质的高低、兴趣爱好的有无、接受程度的快慢,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全被拖入到’考试方阵’里去了,而且被要求得’步伐一致’,一次次地经过’检阅 台’----家庭、班级、年级、学校、学区、县市、省级、甚至全国,而且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年年地行进着。似乎学生到学校只为考试,老师教学也只为 考试。往往考试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学生接受、理解、记忆、掌握的东西(我都不愿称之为知识)只为这一个正确答案。写到此,我觉得脊背发凉,尽管这样的分 析有失偏颇,但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且算是其中佼佼者,最后上了全国的名牌大学。可是,想想,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可怜,教师可悲,整个国家的创造力、想 象力在哪里?除了培养出一批批啃书本的书虫子,我们的新鲁班、比尔盖茨、爱因斯坦在哪里?
而在美国,老师只管点拨,告诉你,你接受与否,或是否愿意接受,是你的事。(这点上,我也觉得美国有点自由过头,感觉授业传道之人还应对弟子多 担点责任,而非放任。毕竟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必要时,老师应该有一些管束与指导。)老师注重教的是方法,强调如何去获得知识,这样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他在小学一年级时,一天,老师甩过来一个研究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把他给甩到图书馆里去了。那个小家伙在字没识几个的情形下,对着 这么大的题目,居然也出了研究报告。他妈妈说,起码知道了二次大战是何时发生结束,有哪些参战国,谁赢谁输。我想小家伙下次就会知道怎么查考中东战争,怎 么查考郑和下西洋。他可以在大量的资讯中,取舍挑选。这种过程是一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了能力,学生可以做任何领域的研究。而我们从小得知二次大战、中 东战争、郑和下西洋等等许多历史、文化的知识多是从课堂或影视中接受现成的信息。没有一个自己去史料中挑选、分析、思考的可能与过程,而恰恰是缺了这个过 程,就缺了一种自由精神、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精神与能力,对一个国家、民族各个领域的进步发展,是多么重要与宝贵。
再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来,读书为做官,读书高人一等;到现在,只有读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会有好工作,好前途。所以,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
可在美国,我看见学校是把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放在最前面。你有读书的才华,你尽可跳级,上哈佛斯坦福;你没有或不愿走这条路,那你也可以学修汽 车,学开个糕饼店,你尽可做你喜欢做的事。个人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就像大街上,开着奔驰悍马的与开着叮当乱响的破车的车主,一起并行, 互不较劲,也互不挤兑。他们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不在乎,也不羡慕更不嫉妒。一个公司老总与一个超市收银员一样可以在海边度假,一样的幸福。也许收银员 更觉得幸福。因为他不用操太多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没钱去俱乐部请教练设置健身计划,一样可以锻炼身体:在公园边上跑步就行。在美国,我也接触了不少行 业的人,除个别,大多数人都很敬业,尤其是服务行业,面对陌生的顾客时,永远微笑,也常常尽可能为你着想。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和蔼与周到,他们的从容、自 豪的生活态度,常常感染也感动我。是我喜欢美国的一个理由。
一个社会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高精尖的人才,但更需要许许多多平凡、平和的人来构筑形成一个社会的平稳、平安的基础,即国内提倡的和谐社会。我以为中国需要IT, MBA的人才,但更需要大量的有良好训练的技工。
回过头来,再来讲在美国的华人及华人子弟。能凭自己奔到美国来的中国人,不是各行精英,也是得有几刷子的人物。他们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益者,因 为有了出色的学习成绩,才能拿到奖学金,才能在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尔后有娘子、儿子、票子、车子、房子。所以,大多数华人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抓得很紧,希 望下一代也能步自己后尘,甚至超过自己。
可是当孩子在美国生长时,他们的环境、教育体制展示给他们的与父母所期望的并不同。父母可以认为比尔盖茨成功,可如果自己的儿子放下哈佛不读, 去做个看不见前途与钱途的生意公司,父母一定会认为他疯了,家里绝不会放手让他这么去干。我周围的华人,关心在乎的也多是孩子的功课。只要有机会,各个家 长就要谈论孩子的学习、学校。几乎每个中国家庭,不论租房买房,学区是第一考虑的要素。每个Party 上,张家女儿得了州数学冠军,赵家儿子又获钢琴大赛头奖,都是大家伙羡慕的话题。而王家老大上了哈佛,李家千金去了麻省理工,更是众人仰望的目标。此时此 刻,我也常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与惭愧。
脑子清醒时,我会明白,当初把孩子带到美国,就是希望他能在一种合理科学的教育体制下,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先学做人,做个身心健康的人, 然后再谈成才。那么,就在跳出了中国教育体制之后,思维也应摆脱旧有的定式,在新的世界中用新的视角,既感性又理性地去观察、适应、调整美国的教育体制。 其实,我已经看到也体会到,在美国,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以成绩好坏、名校与否、出身高低、贫富贵贱来衡量、定义。况且,在美国,有太多条路,可以让你走向 成功;而非只是哈佛标志成功。
可是,面对周遭华人叽叽喳喳的谈论,面对儿子’不争强好胜’时的状态,我的心又揪起来了。不放心,不放心哪。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老师对学 生,往往是从’理性’出发,在肯定孩子的优点之前,先把孩子的不足、缺点、要注意、应改进的地方’梳理’一遍,尤其在家长会上当着孩子的面,并且常常是批 评完了,已经气得够呛,哪里还有心情去发掘优点表扬一番;而美国的家长老师,则往往从’感性’出发,把能够找到的几角旮旯芝麻大的优点都变成一堆西瓜大的 优点而大大地表扬一番,在家长会上,连个’希望’都没有,(对训练有素的我们,听到’希望’两字,就知道这只是批评是要改进提高的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 每次家长会,大家都和和气气,高高兴兴的,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像是参加颁奖会,还要带着爹妈到处转并附上自豪的介绍。
有一次,我训完儿子,看他耷拉着脑袋,觉得挺可怜的,就想翻翻他的优点,补充表扬一下,提高他的自信心嘛。可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居然想不出他有什么优点,浮现在脑海里的尽是让我生气失望的缺点,什么不争强好胜,做事不认真,不精益求精,偷懒等等等等。完了,我自己都觉好笑,他就没有个优点?
说实在的,他的这些缺点着实让我头疼。有时他回家拿张考卷让我签字,一看 ’B’。询问为何,答曰忘写什么什么了,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妈妈的火苗 就开始串腾了,再问,再答:班里也就两个人得A, 我后面还跟着一串,还有C、D呢。 火苗开始变成中火了:那你这么就不想着把自己变成两个A中的一个呢。答曰:哎呀,干嘛非要得A呢?今天这样也挺不错的。中火变成大火:原则性问题—做错题可以原谅理解,可是态度不端正,思想里没有意识到粗心的危害性,更何况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不精益求精,这将来还有可能攀越事业高峰吗?一顿训斥,一场争执,大家不开心,下回还是老方一帖:因为粗心,扣了一堆分。还有就是他管不住自己,一上网玩游戏,就不知今夕是何年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利用分分秒秒在做数学啦,练琴啦,可儿子稳坐’游戏船’,看看儿子的专心劲儿,这个妈像热锅 上的蚂蚁,急呀。
可是皇帝不急急煞太监。还有儿子是个慢性子,干什么都慢慢悠悠不着急。一次,他上空手道的课,第一次练习单脚劈木板。大家席地而坐,轮流上场。可该他了, 他就往后让,让了四五个人了,不急。可在一边观看的我急了,不管不顾地喊了他一嗓子,他回头瞄我一眼,还是稳稳地坐着。嘿,这家伙。另外,这不听调遣,不 从安排的事儿更多了。光是每天下午放学后的Schedule, 我就订过好几张,一次也没认真执行过。
冷静时,细细想,这些缺点也说不定是优点了。他不争强好胜,容易满足,其实也不错。这样平和不争,遇事就不会想不开,自己把心态就调整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哪能事事第一。想想自己这一代人,从小到大,争强好胜,多辛苦呀。结果又如何?知足是福,随遇而安,古人已教育我们多少年了。我常常拿 李家女儿钢琴如何棒,张家儿子数学如何厉害来教育他,而他的反应则是:妈妈,你怎么可以把所有人的优点优势拿来和我一个人比呢?这样不公平。这说明他的思 维反应是正确的。他在空手道课上不动窝,课后,他解释说:他一直在观察别人怎么踢。第一为避免危险与伤害,要看看别人踢了有事没事;第二他要从别人的动作 上,找到哪个点哪个角度最容易成功。最后他觉得有把握时上场了,踢了两脚:第一脚,属试探,感觉一下力度与角度;第二脚,实质性的,一脚到位,把木板踢成两半。他的述说,他的观察,说明他有心计,有思考,有分析,做事不贸然。还有他的课后安排,一天,他忍不住对我说,你能不能让我自己来安排,我会安排好, 控制好我自己。保证做完作业,还有玩的时间。你的安排让我做作业也不情愿,玩游戏也不痛快。好,给你机会试试。想想他已是初三的学生,该为自己做主,安 排,并承担责任与后果了。这也说明他长大了。虽然我偷偷检查了几次,他都在玩游戏,但晚上他报告说作业都做完了。好,第一步完成了,我还得给他加点码:额 外做些作业。我想他会答应的。
他挺有自己的想法的,一次,我去学校参加关于青少年性教育课的会。听到会上说,美国青少年的约会时间从14 岁就可开始了。心里有点担忧:还是晚点吧,可儿子怎么想呢?一问, 他说,我们是中国人,和他们美国人不同。我也看了班里有这样的男女朋友,今天好,明天又不好了,没意思。再说,这样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不值。哈,我心里的15只水桶全放下了。
我的儿子也挺有商业头脑的,一次学校组织去郊游,事先他买了些口香糖。在回校的巴士上,大家又渴又饿,他不失时机地掏出了准备好的口香糖,一小 块一小块地卖给需要的人。他买的一盒口香糖大约一块多,他卖了七块多。钱不多,但知道动脑筋,懂得抓住商机,不错。 他还靠帮人割草、教小朋友钢琴挣他的零花钱。
是呀,其实,想想我的儿子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对人善良、宽厚;兴趣广泛;喜欢动物,喜欢做动物昆虫标本 ;擅长画画;动作灵巧,常常在以智以灵活取胜的游戏中最后被淘汰;他做的书非常精美漂亮;喜欢收藏,像邮票、书籍杂志什么的;他爱游泳、打网球、滑雪;他 爱旅游,爱参观博物馆;他常常有自己的见解,不随大流,但不较真儿。
下面是他对学校做的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一项调查的回答:
关于限制类的成人电影怎么看?----必须有这个冒险。因为他们将要面临的,总有机会看到的。
对今天青少年的服饰风格怎么看?---- O.K. 但不会持久,因为新的潮流又会来。
对身上刻字、图,还有染发怎么看?----我个人不喜欢,因会使我不舒服,但我认为是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对说脏话、俚语怎么看?----我想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可能想都没想,就这么顺口出来了。这是受家庭、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的结果。
对在公告场合示爱怎么看?----不,A BIG NO! 他们可以去个房间或在家里,而不要在公共场合。
对同居怎么看?----这很有趣,这是因为一对男女可能相爱,但又不想做更大的承诺而这样做了。
怎么样?有思想吧。我把这些写下来,也是给自己鼓劲,要常常看到儿子的优点长处,尤其是在生他的气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消消火。
其实,我心里一直是希望孩子首先做一个善良、诚实、正直、有责任的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一个有兴趣、有情趣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大自 然、享受生命的人,一个懂得创造生活、欣赏生活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被社会认为是个成功的人。(注意我的排列顺序,先做人, 再成才如有可能的话)
在美国,一个人有很多机会,很多可能,很多方式,很多阶段,可以成功。或许一路顺风,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或候选人,一 路凯歌高唱。我们从中国的经验模式,觉得这一路是可视的、保险的,是成逻辑顺序走下去,必然走得通的。所以也是我们许许多多华人家庭所希望的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的阳光大道。可几率有多少?读了哈佛有如何?不少华人子女读上名校,却得了忧郁症,甚至自杀的例子已有不少。即使读完毕业,到了社会上,就能成为栋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吗?
或许功课平平,没考上好大学甚至没考上大学,但未必不会成功。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已经举不胜举。我认识一位朋友,大家对其孩子闭口不提,后来得知 是没上大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修车店见到了这个孩子,首先给我的印象:阳光、健康。小伙子谈吐从容、办事利落周到,根本不像那个年龄段的孩子, 很成熟也很有魅力,对自己的工作自信自豪。这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个孩子不管干什么,都会有机会与可能成功,因为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敬 业精神、他的交际沟通能力,他应该比校园里的乖孩子更有可能成功。
最后也想说说成功的定义,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为了成功或围绕成功。什么是成功?这又涉及到人生的目标与社会的评判。成功是指事业有成、社会名人、财富?想想这些都是世人对你的看法。可是你自己觉得幸福吗?快乐吗?
你内心的成功是什么?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你是否做的是你喜爱做的事?是否是对社会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事?是否对人对己都好都快乐都幸福?如果答 案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是个成功的人。我想,这个成功比第一种成功更有价值,细细想想,不是吗?那么,做个木匠、理发师、修车的、盖房的、消防员,只要对 社会有用,做好了,自己感觉幸福快乐,能自食其力或养家糊口,就是成功。
上帝创造了天地世界。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飘散着各种云彩, 有时大,有时小,但它们都在阳光下,在蓝天自由地漂浮,各自有各自的空间,我想,总有一块云彩属于你自己。
这是中国式家长面对孩子遭遇美国教育网课的心路历程。
自从儿子在美国开始上学,尤其是上中学后,我觉得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挣扎与矛盾中。
我自己是在中国严谨扎实而无个性发展的教育体制的培养与捆绑下长大的,我又是学教育出身的,深知这个体制的优势与弊端。来到美国后,我对美国教 育体制教育思想的了解,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了一步步更深的体会与理解。我不止一次地惊叹美国教育网课对人---- 个体的尊重,对个人自由、个性发展的张扬,对创造力、想象力的鼓励与培养。这种尊重、张扬。鼓励与培养,使得一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生机勃勃、领先发展的状 态。在这一体制下,人们会有梦想和条件去跨越前人、超越今人,而屡屡把诺贝尔各项奖项囊括其下;在这一体制下,人们可按自己的兴趣、愿望去寻找自己的一片 天空。因此,做木匠的,为自己的精美手艺自豪;开公共汽车的,业余是鸟类专家。
而在中国,尤其在中小学,学校、老师、家长都希望学生、孩子永远能在前三名,拔尖、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大家都整齐划一往前走,没有想过没有时 间去考虑孩子的兴趣、愿望、爱好。我从不否认中国教育的扎实,比如一个数学概念,我们会用大量的练习大量的时间把它搞懂,融会贯通。可是值得吗?我曾听过 一个故事,在一个实验室,对一个简单的二位数加法题,中国学生心算一下,就得出结论;美国学生则找来计算器,啪啪一摁,得出结果。中国学生觉得又惊异又可 笑,这么简单的题还用得着计算器;而美国学生不以为然,可以用计算器,干嘛还要动脑筋?他宁愿用这时间去琢磨一个好玩的游戏。这也许可以折射中美教育理念 的不同。
我也从不否认教育的重要。关键是用何种方式去教书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从我们接受中国教育的经历来看,在中国,学生接受教育以被动为主,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天经地义。尤其在童年,幼儿园小学阶段,不管能否理解,老师’填’给学生,学生靠记忆背诵来接受。而且,从跨入校门的第一天,不管天份 资质的高低、兴趣爱好的有无、接受程度的快慢,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全被拖入到’考试方阵’里去了,而且被要求得’步伐一致’,一次次地经过’检阅 台’----家庭、班级、年级、学校、学区、县市、省级、甚至全国,而且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年年地行进着。似乎学生到学校只为考试,老师教学也只为 考试。往往考试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学生接受、理解、记忆、掌握的东西(我都不愿称之为知识)只为这一个正确答案。写到此,我觉得脊背发凉,尽管这样的分 析有失偏颇,但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且算是其中佼佼者,最后上了全国的名牌大学。可是,想想,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可怜,教师可悲,整个国家的创造力、想 象力在哪里?除了培养出一批批啃书本的书虫子,我们的新鲁班、比尔盖茨、爱因斯坦在哪里?
而在美国,老师只管点拨,告诉你,你接受与否,或是否愿意接受,是你的事。(这点上,我也觉得美国有点自由过头,感觉授业传道之人还应对弟子多 担点责任,而非放任。毕竟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必要时,老师应该有一些管束与指导。)老师注重教的是方法,强调如何去获得知识,这样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他在小学一年级时,一天,老师甩过来一个研究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就把他给甩到图书馆里去了。那个小家伙在字没识几个的情形下,对着 这么大的题目,居然也出了研究报告。他妈妈说,起码知道了二次大战是何时发生结束,有哪些参战国,谁赢谁输。我想小家伙下次就会知道怎么查考中东战争,怎 么查考郑和下西洋。他可以在大量的资讯中,取舍挑选。这种过程是一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了能力,学生可以做任何领域的研究。而我们从小得知二次大战、中 东战争、郑和下西洋等等许多历史、文化的知识多是从课堂或影视中接受现成的信息。没有一个自己去史料中挑选、分析、思考的可能与过程,而恰恰是缺了这个过 程,就缺了一种自由精神、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而这种精神与能力,对一个国家、民族各个领域的进步发展,是多么重要与宝贵。
再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古以来,读书为做官,读书高人一等;到现在,只有读了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才会有好工作,好前途。所以,千军万马挤一条独木桥。
可在美国,我看见学校是把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放在最前面。你有读书的才华,你尽可跳级,上哈佛斯坦福;你没有或不愿走这条路,那你也可以学修汽 车,学开个糕饼店,你尽可做你喜欢做的事。个人注重的是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幸福指数。就像大街上,开着奔驰悍马的与开着叮当乱响的破车的车主,一起并行, 互不较劲,也互不挤兑。他们对别人的生活不感兴趣,不在乎,也不羡慕更不嫉妒。一个公司老总与一个超市收银员一样可以在海边度假,一样的幸福。也许收银员 更觉得幸福。因为他不用操太多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没钱去俱乐部请教练设置健身计划,一样可以锻炼身体:在公园边上跑步就行。在美国,我也接触了不少行 业的人,除个别,大多数人都很敬业,尤其是服务行业,面对陌生的顾客时,永远微笑,也常常尽可能为你着想。他们的敬业,他们的和蔼与周到,他们的从容、自 豪的生活态度,常常感染也感动我。是我喜欢美国的一个理由。
一个社会需要科学家、企业家、文学家、高精尖的人才,但更需要许许多多平凡、平和的人来构筑形成一个社会的平稳、平安的基础,即国内提倡的和谐社会。我以为中国需要IT, MBA的人才,但更需要大量的有良好训练的技工。
回过头来,再来讲在美国的华人及华人子弟。能凭自己奔到美国来的中国人,不是各行精英,也是得有几刷子的人物。他们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受益者,因 为有了出色的学习成绩,才能拿到奖学金,才能在美国的大学继续深造,尔后有娘子、儿子、票子、车子、房子。所以,大多数华人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抓得很紧,希 望下一代也能步自己后尘,甚至超过自己。
可是当孩子在美国生长时,他们的环境、教育体制展示给他们的与父母所期望的并不同。父母可以认为比尔盖茨成功,可如果自己的儿子放下哈佛不读, 去做个看不见前途与钱途的生意公司,父母一定会认为他疯了,家里绝不会放手让他这么去干。我周围的华人,关心在乎的也多是孩子的功课。只要有机会,各个家 长就要谈论孩子的学习、学校。几乎每个中国家庭,不论租房买房,学区是第一考虑的要素。每个Party 上,张家女儿得了州数学冠军,赵家儿子又获钢琴大赛头奖,都是大家伙羡慕的话题。而王家老大上了哈佛,李家千金去了麻省理工,更是众人仰望的目标。此时此 刻,我也常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与惭愧。
脑子清醒时,我会明白,当初把孩子带到美国,就是希望他能在一种合理科学的教育体制下,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先学做人,做个身心健康的人, 然后再谈成才。那么,就在跳出了中国教育体制之后,思维也应摆脱旧有的定式,在新的世界中用新的视角,既感性又理性地去观察、适应、调整美国的教育体制。 其实,我已经看到也体会到,在美国,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以成绩好坏、名校与否、出身高低、贫富贵贱来衡量、定义。况且,在美国,有太多条路,可以让你走向 成功;而非只是哈佛标志成功。
可是,面对周遭华人叽叽喳喳的谈论,面对儿子’不争强好胜’时的状态,我的心又揪起来了。不放心,不放心哪。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家长老师对学 生,往往是从’理性’出发,在肯定孩子的优点之前,先把孩子的不足、缺点、要注意、应改进的地方’梳理’一遍,尤其在家长会上当着孩子的面,并且常常是批 评完了,已经气得够呛,哪里还有心情去发掘优点表扬一番;而美国的家长老师,则往往从’感性’出发,把能够找到的几角旮旯芝麻大的优点都变成一堆西瓜大的 优点而大大地表扬一番,在家长会上,连个’希望’都没有,(对训练有素的我们,听到’希望’两字,就知道这只是批评是要改进提高的一种婉转的表达方式。) 每次家长会,大家都和和气气,高高兴兴的,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像是参加颁奖会,还要带着爹妈到处转并附上自豪的介绍。
有一次,我训完儿子,看他耷拉着脑袋,觉得挺可怜的,就想翻翻他的优点,补充表扬一下,提高他的自信心嘛。可我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居然想不出他有什么优点,浮现在脑海里的尽是让我生气失望的缺点,什么不争强好胜,做事不认真,不精益求精,偷懒等等等等。完了,我自己都觉好笑,他就没有个优点?
说实在的,他的这些缺点着实让我头疼。有时他回家拿张考卷让我签字,一看 ’B’。询问为何,答曰忘写什么什么了,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妈妈的火苗 就开始串腾了,再问,再答:班里也就两个人得A, 我后面还跟着一串,还有C、D呢。 火苗开始变成中火了:那你这么就不想着把自己变成两个A中的一个呢。答曰:哎呀,干嘛非要得A呢?今天这样也挺不错的。中火变成大火:原则性问题—做错题可以原谅理解,可是态度不端正,思想里没有意识到粗心的危害性,更何况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不精益求精,这将来还有可能攀越事业高峰吗?一顿训斥,一场争执,大家不开心,下回还是老方一帖:因为粗心,扣了一堆分。还有就是他管不住自己,一上网玩游戏,就不知今夕是何年了。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利用分分秒秒在做数学啦,练琴啦,可儿子稳坐’游戏船’,看看儿子的专心劲儿,这个妈像热锅 上的蚂蚁,急呀。
可是皇帝不急急煞太监。还有儿子是个慢性子,干什么都慢慢悠悠不着急。一次,他上空手道的课,第一次练习单脚劈木板。大家席地而坐,轮流上场。可该他了, 他就往后让,让了四五个人了,不急。可在一边观看的我急了,不管不顾地喊了他一嗓子,他回头瞄我一眼,还是稳稳地坐着。嘿,这家伙。另外,这不听调遣,不 从安排的事儿更多了。光是每天下午放学后的Schedule, 我就订过好几张,一次也没认真执行过。
冷静时,细细想,这些缺点也说不定是优点了。他不争强好胜,容易满足,其实也不错。这样平和不争,遇事就不会想不开,自己把心态就调整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哪能事事第一。想想自己这一代人,从小到大,争强好胜,多辛苦呀。结果又如何?知足是福,随遇而安,古人已教育我们多少年了。我常常拿 李家女儿钢琴如何棒,张家儿子数学如何厉害来教育他,而他的反应则是:妈妈,你怎么可以把所有人的优点优势拿来和我一个人比呢?这样不公平。这说明他的思 维反应是正确的。他在空手道课上不动窝,课后,他解释说:他一直在观察别人怎么踢。第一为避免危险与伤害,要看看别人踢了有事没事;第二他要从别人的动作 上,找到哪个点哪个角度最容易成功。最后他觉得有把握时上场了,踢了两脚:第一脚,属试探,感觉一下力度与角度;第二脚,实质性的,一脚到位,把木板踢成两半。他的述说,他的观察,说明他有心计,有思考,有分析,做事不贸然。还有他的课后安排,一天,他忍不住对我说,你能不能让我自己来安排,我会安排好, 控制好我自己。保证做完作业,还有玩的时间。你的安排让我做作业也不情愿,玩游戏也不痛快。好,给你机会试试。想想他已是初三的学生,该为自己做主,安 排,并承担责任与后果了。这也说明他长大了。虽然我偷偷检查了几次,他都在玩游戏,但晚上他报告说作业都做完了。好,第一步完成了,我还得给他加点码:额 外做些作业。我想他会答应的。
他挺有自己的想法的,一次,我去学校参加关于青少年性教育课的会。听到会上说,美国青少年的约会时间从14 岁就可开始了。心里有点担忧:还是晚点吧,可儿子怎么想呢?一问, 他说,我们是中国人,和他们美国人不同。我也看了班里有这样的男女朋友,今天好,明天又不好了,没意思。再说,这样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不值。哈,我心里的15只水桶全放下了。
我的儿子也挺有商业头脑的,一次学校组织去郊游,事先他买了些口香糖。在回校的巴士上,大家又渴又饿,他不失时机地掏出了准备好的口香糖,一小 块一小块地卖给需要的人。他买的一盒口香糖大约一块多,他卖了七块多。钱不多,但知道动脑筋,懂得抓住商机,不错。 他还靠帮人割草、教小朋友钢琴挣他的零花钱。
是呀,其实,想想我的儿子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对人善良、宽厚;兴趣广泛;喜欢动物,喜欢做动物昆虫标本 ;擅长画画;动作灵巧,常常在以智以灵活取胜的游戏中最后被淘汰;他做的书非常精美漂亮;喜欢收藏,像邮票、书籍杂志什么的;他爱游泳、打网球、滑雪;他 爱旅游,爱参观博物馆;他常常有自己的见解,不随大流,但不较真儿。
下面是他对学校做的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一项调查的回答:
关于限制类的成人电影怎么看?----必须有这个冒险。因为他们将要面临的,总有机会看到的。
对今天青少年的服饰风格怎么看?---- O.K. 但不会持久,因为新的潮流又会来。
对身上刻字、图,还有染发怎么看?----我个人不喜欢,因会使我不舒服,但我认为是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
对说脏话、俚语怎么看?----我想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可能想都没想,就这么顺口出来了。这是受家庭、朋友的影响,潜移默化的结果。
对在公告场合示爱怎么看?----不,A BIG NO! 他们可以去个房间或在家里,而不要在公共场合。
对同居怎么看?----这很有趣,这是因为一对男女可能相爱,但又不想做更大的承诺而这样做了。
怎么样?有思想吧。我把这些写下来,也是给自己鼓劲,要常常看到儿子的优点长处,尤其是在生他的气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消消火。
其实,我心里一直是希望孩子首先做一个善良、诚实、正直、有责任的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一个有兴趣、有情趣的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大自 然、享受生命的人,一个懂得创造生活、欣赏生活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个被社会认为是个成功的人。(注意我的排列顺序,先做人, 再成才如有可能的话)
在美国,一个人有很多机会,很多可能,很多方式,很多阶段,可以成功。或许一路顺风,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生活,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或候选人,一 路凯歌高唱。我们从中国的经验模式,觉得这一路是可视的、保险的,是成逻辑顺序走下去,必然走得通的。所以也是我们许许多多华人家庭所希望的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的阳光大道。可几率有多少?读了哈佛有如何?不少华人子女读上名校,却得了忧郁症,甚至自杀的例子已有不少。即使读完毕业,到了社会上,就能成为栋梁,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吗?
或许功课平平,没考上好大学甚至没考上大学,但未必不会成功。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已经举不胜举。我认识一位朋友,大家对其孩子闭口不提,后来得知 是没上大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修车店见到了这个孩子,首先给我的印象:阳光、健康。小伙子谈吐从容、办事利落周到,根本不像那个年龄段的孩子, 很成熟也很有魅力,对自己的工作自信自豪。这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个孩子不管干什么,都会有机会与可能成功,因为他的生活态度、他的敬 业精神、他的交际沟通能力,他应该比校园里的乖孩子更有可能成功。
最后也想说说成功的定义,前面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为了成功或围绕成功。什么是成功?这又涉及到人生的目标与社会的评判。成功是指事业有成、社会名人、财富?想想这些都是世人对你的看法。可是你自己觉得幸福吗?快乐吗?
你内心的成功是什么?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你是否做的是你喜爱做的事?是否是对社会对人类有用有益的事?是否对人对己都好都快乐都幸福?如果答 案是正面的,那你就应该是个成功的人。我想,这个成功比第一种成功更有价值,细细想想,不是吗?那么,做个木匠、理发师、修车的、盖房的、消防员,只要对 社会有用,做好了,自己感觉幸福快乐,能自食其力或养家糊口,就是成功。
上帝创造了天地世界。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飘散着各种云彩, 有时大,有时小,但它们都在阳光下,在蓝天自由地漂浮,各自有各自的空间,我想,总有一块云彩属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