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到底好不好的问题,在国内早已经是吵得一塌糊涂了。最近, 杨振宁院士干脆直接说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如中国好。可是,黄全愈教授可是说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比中国好多了,他还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词,直接导致了中国把一个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这个新词写进了国家教育的法律文件去了。至于大批在美国当爹当妈的朋友,更是用自己的宝贝儿子女儿的亲身经历,一遍遍地证(xiǎn)明(bǎi)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如何’素质’,导致所有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如中国的人都会立刻面对这样的质疑:
第一:你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行,为什么有钱人和贪官都把孩子往美国送?
第二:你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行,难道美国的超级国力和成就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吗?
方老师在本文的目的不是回答上面的质疑,而是想回应题目这个简单的问题: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跟中国相比,到底好不好?
首先,方老师想反问一个问题: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家认为好不好?
山区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是一个老师在教;学生坐在简陋的木凳上,黑板有一半是灰色的,教室漏雨......这样的教育条件,怎么都不能算好吧?
重点学校,学生在读IB课程;来自美国的教师在给学生用英语上AP课;学生们在实验室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做转基因的实验......这样的教育,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先进国家相比,都不会差吧?
上面的学校,都在中国。您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好还是不好?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存在这样的巨大差异:在治安差的,贫民区的学校,学生无法上课,教师无法教书,连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然而,在富裕的好学区的学校,学生们受到的教育,也可能是世界一流的。
那么,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没有超越地区性差异的统一哲学呢?这个统一的哲学,是不是叫’素质教育’?
美国的公立教育统一性哲学源自美国的’公立教育之父’贺雷斯曼(Horace Mann)。这个哲学由贺雷斯曼借鉴于德国的公立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中叶逐渐成型,后人又称为’工厂式教育’(Factory model school)。工厂式教育的特征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与社区和宗教分离,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培养学生,注重授课效率......等。用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统一课本和统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应试教育。
听起来很熟悉是不是?这不是中国长期为人诟病的典型’中国式教育’吗?哪里有半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了?
但是,美国的公立教育却有一个跟中国根本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因为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每一个州就好像一个独立的小国家一样,有自己的法律;公立教育也一样,所谓的’统一’,只是在一个州,一个县市,甚至一个区的’统一’,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一个地区的教育目的、哲学、课本、标准之类,是由那个地区或者’学区’的民选教育委员决定的。于是’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培养学生’之中的’社会需要’,不同地区的解读就不一样啦!在住满了医生的学区,’社会需要’可能是’培养更多能接我们班的医生’;在住满了中产的学区,’社会需要’可能是’培养更多中产’。而住满了巴士司机和清洁工的学区,’社会需要’肯定不包括’每一个学生都上大学’:’我们当巴士司机都七万多年薪呢!我们当清洁工都差不多十万美元年薪呢!比孩子的老师工资都高,干嘛上大学吖?’
因为美国中小学教育期望和目的的这种多元化,相比起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么简单而全国统一的要求来说,肯定就复杂得多了。那些住在美国,还有空在国内的博客或者网络发表关于美国教育网课文章的人,绝对不会住在美国的贫民窟,甚至连美国的蓝领社区都不会住吖!他们居住的地方,比如黄全愈教授的儿子矿矿,肯定是住在大学教授们所在的社区吖,他上学的地方的学校,家长们要求的’社会需要’,最起码也是个’长大跟我们一样,都当大学教授’吧?既然有这种’社会需要’,学校的老师当然就会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们学着写论文啦!假如学校的老师们都不教书,不给学生们想象中的’素质教育’,社区里面的高级知识分子们能放过学区的民选教育委员吗?那些教育委员们得不到社区的支持,没有选票,有机会往上爬当市议员州议员甚至国会议员吗?
话说回来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到底好不好?方老师想问:什么叫做好?定义是什么?能让学生二年级就写论文就叫’好’?能让学生五年级都不会分数,但是玩得很开心,叫做’好’吗?或者,学生每天到学校,就是聊天,玩,打闹,追逐,没有’书包’的概念,叫不叫做’好’?或者,像方老师的学生那样,参加中国大陆的中文作文比赛能得奖,参加只有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的世界基因机器人大赛能得奖,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叫不叫做’好’?
上面的问题,对于想把中小学年龄的孩子送出来美国的中国家长们,想过了没有?在接受留学中介们的忽悠和套路之前,方老师建议家长们都问一下自己:我送孩子出去的这个社区,他们认为’好’的教育,跟我认为’好’的标准是一样的吗?我希望孩子接受一个怎样的教育?我能够保证我的孩子出去美国以后会在一个我认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吗?
问过了这样的问题,也得到解答了,就不会出现我的一位家长跑到我们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的情形了。这位家长对着我们校长咆哮着:’你的顾问失职!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她选修的课是无法进入哈佛的?!现在她要去读社区学院了,可是她在中国读高中的同学起码都上普林斯顿大学的,你跟你的学校都害了她!她的前途就这样毁了!!!’
校长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在这间学校二十年了,毕业生能上常春藤校的,不够五个人......我们是全旧金山,甚至可能是全美国,最难进的高中,可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不是精英吖!’
关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到底好不好的问题,在国内早已经是吵得一塌糊涂了。最近, 杨振宁院士干脆直接说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如中国好。可是,黄全愈教授可是说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比中国好多了,他还创造了一个著名的词,直接导致了中国把一个连美国人都没听说过的’素质教育’这个新词写进了国家教育的法律文件去了。至于大批在美国当爹当妈的朋友,更是用自己的宝贝儿子女儿的亲身经历,一遍遍地证(xiǎn)明(bǎi)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如何’素质’,导致所有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如中国的人都会立刻面对这样的质疑:
第一:你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行,为什么有钱人和贪官都把孩子往美国送?
第二:你说美国中小学教育不行,难道美国的超级国力和成就都是外国人做出来的吗?
方老师在本文的目的不是回答上面的质疑,而是想回应题目这个简单的问题: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跟中国相比,到底好不好?
首先,方老师想反问一个问题: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家认为好不好?
山区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是一个老师在教;学生坐在简陋的木凳上,黑板有一半是灰色的,教室漏雨......这样的教育条件,怎么都不能算好吧?
重点学校,学生在读IB课程;来自美国的教师在给学生用英语上AP课;学生们在实验室用世界一流的设备做转基因的实验......这样的教育,跟世界上任何一个先进国家相比,都不会差吧?
上面的学校,都在中国。您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好还是不好?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也存在这样的巨大差异:在治安差的,贫民区的学校,学生无法上课,教师无法教书,连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然而,在富裕的好学区的学校,学生们受到的教育,也可能是世界一流的。
那么,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没有超越地区性差异的统一哲学呢?这个统一的哲学,是不是叫’素质教育’?
美国的公立教育统一性哲学源自美国的’公立教育之父’贺雷斯曼(Horace Mann)。这个哲学由贺雷斯曼借鉴于德国的公立教育系统,在19世纪中叶逐渐成型,后人又称为’工厂式教育’(Factory model school)。工厂式教育的特征是: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与社区和宗教分离,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培养学生,注重授课效率......等。用简单的话来总结,就是:统一课本和统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和应试教育。
听起来很熟悉是不是?这不是中国长期为人诟病的典型’中国式教育’吗?哪里有半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了?
但是,美国的公立教育却有一个跟中国根本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因为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每一个州就好像一个独立的小国家一样,有自己的法律;公立教育也一样,所谓的’统一’,只是在一个州,一个县市,甚至一个区的’统一’,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一个地区的教育目的、哲学、课本、标准之类,是由那个地区或者’学区’的民选教育委员决定的。于是’以社会的需要为标准培养学生’之中的’社会需要’,不同地区的解读就不一样啦!在住满了医生的学区,’社会需要’可能是’培养更多能接我们班的医生’;在住满了中产的学区,’社会需要’可能是’培养更多中产’。而住满了巴士司机和清洁工的学区,’社会需要’肯定不包括’每一个学生都上大学’:’我们当巴士司机都七万多年薪呢!我们当清洁工都差不多十万美元年薪呢!比孩子的老师工资都高,干嘛上大学吖?’
因为美国中小学教育期望和目的的这种多元化,相比起中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么简单而全国统一的要求来说,肯定就复杂得多了。那些住在美国,还有空在国内的博客或者网络发表关于美国教育网课文章的人,绝对不会住在美国的贫民窟,甚至连美国的蓝领社区都不会住吖!他们居住的地方,比如黄全愈教授的儿子矿矿,肯定是住在大学教授们所在的社区吖,他上学的地方的学校,家长们要求的’社会需要’,最起码也是个’长大跟我们一样,都当大学教授’吧?既然有这种’社会需要’,学校的老师当然就会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让学生们学着写论文啦!假如学校的老师们都不教书,不给学生们想象中的’素质教育’,社区里面的高级知识分子们能放过学区的民选教育委员吗?那些教育委员们得不到社区的支持,没有选票,有机会往上爬当市议员州议员甚至国会议员吗?
话说回来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到底好不好?方老师想问:什么叫做好?定义是什么?能让学生二年级就写论文就叫’好’?能让学生五年级都不会分数,但是玩得很开心,叫做’好’吗?或者,学生每天到学校,就是聊天,玩,打闹,追逐,没有’书包’的概念,叫不叫做’好’?或者,像方老师的学生那样,参加中国大陆的中文作文比赛能得奖,参加只有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的世界基因机器人大赛能得奖,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叫不叫做’好’?
上面的问题,对于想把中小学年龄的孩子送出来美国的中国家长们,想过了没有?在接受留学中介们的忽悠和套路之前,方老师建议家长们都问一下自己:我送孩子出去的这个社区,他们认为’好’的教育,跟我认为’好’的标准是一样的吗?我希望孩子接受一个怎样的教育?我能够保证我的孩子出去美国以后会在一个我认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吗?
问过了这样的问题,也得到解答了,就不会出现我的一位家长跑到我们校长办公室大吵大闹的情形了。这位家长对着我们校长咆哮着:’你的顾问失职!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她选修的课是无法进入哈佛的?!现在她要去读社区学院了,可是她在中国读高中的同学起码都上普林斯顿大学的,你跟你的学校都害了她!她的前途就这样毁了!!!’
校长抱歉地说:’对不起,我在这间学校二十年了,毕业生能上常春藤校的,不够五个人......我们是全旧金山,甚至可能是全美国,最难进的高中,可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社会的普通劳动者,不是精英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