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老爷
微信号:ddz_233
学习,是一场军备竞赛。
最近,一张’冰花男孩’的图,刷爆朋友圈。
照片中的小男孩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头上的冰霜是因为当天气温较低,走了整整4.5公里到学校的路上凝结冰霜导致,他平时都是走路1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面对这一切,小男孩没有哭,没有笑。为了求学,什么都值得。他说,我喜欢学习,长大后,我想当警察。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读者的抱怨,她孩子正在上初中,国庆节后,她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国庆7天假期,我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每天都在带孩子上补习班,生怕孩子学业落后了。她问我,家长为什么这么命苦,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刻苦地学习?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她,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这么刻苦。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秋假才刚刚开始,美国人不仅有秋假,还有寒假,还有暑假,还有春假,你是不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所以在美国,你会感觉上了一个假学,没上几天课就放假,没上几天课就放假。
中国的假期之少,是全世界都数得着的,不光是假期少,而且强度大,做家长的读者都深有体会,一个假期,大部分也是一个辅导班接着另一个辅导班,一个补习班接着另一个补习班。
我认识的一个本科就是北大光华的学霸,前几年去斯坦福读硕士,为此专门复习了半年,他说, 早知道这么难,高中就应该想办法去美国读高中,然后直接进斯坦福了。
我问他,高中去美国,上斯坦福就容易了?
他说,也不容易,但跟你现在本科毕业去美国读硕士,不是一个量级,因为你在中国,是跟全世界最刻苦最勤奋最聪明的一批人竞争,在美国,你最多是跟最聪明的一批人竞争。
他还说,就算是去不了美国,去新加坡读本科也好点,实在不行,去香港,都是选择了一个相对easy的模式。
在他的眼里,美国是easy模式,新加坡是nomal模式,香港是hard,大陆,不幸,是very hard模式,基本上来说,全世界学习竞争激烈指数与华人数量成正比。
华人越少的地方,竞争越没有那么激烈,随着华人的增多,竞争压力成指数上升。
我们华人,从小被教育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学习学习再学习,你跟这么一帮对手竞争,你不绷紧了弦是不行的。
华人为什么这么爱学习?这么学习有效果吗?
1
刻苦写在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
刻苦这事,是写在中国人基因里的。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茨对印尼水稻经济进行研究的时候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内卷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宗智先生把这一理论运用在中国问题的研究上,这一概念被广泛重视。
什么叫内卷化呢?内卷化,就是过密化,比如说一亩稻田,能插10000秧苗,但是我们中国人不,我们插两万,这就是过密化。过密化的原因,是唐宋以后,我们中国的人口达到了生存空间的极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怎么办呢,只能通过精耕细作,多插秧苗,来实现单位面积的高产。
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东亚稻作经济,同样的,东南亚,日本,朝鲜也受此经济模式影响,不同程度的呈现内卷化特征。
内卷化有什么影响呢?同样一亩稻田,插两倍秧苗意味着,你的水、肥、防虫防病防害都要跟上,意味着耕作者要投入成倍甚至数倍的劳动,所以,中国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一刻也不得闲,就此养成了最勤奋刻苦的民族性。
中国人信奉的信条就是勤劳致富,中国有个谚语叫’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家常便饭,实际上在别的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民族,一年到头不闲着,出身欧洲的白人和出身非洲的黑人都没有这样的传统,甚至是同样是东南亚,都有很大不同。
最近几年,制造业进行转移,很多工厂把工业迁往东南亚,迁到哪里?
一问,都是迁到越南,而不是迁到柬埔寨?为什么?同样是邻居,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越南人特别勤劳,而柬埔寨人特别懒。
在历史上,越南人也是一种中国南方式的稻作经济,同样也刻苦耐劳,而柬埔寨则不同,柬埔寨丛林丰富,盛产各种热带水果,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基本靠丛林吃饭,在历史上就特别懒惰,所以到了今天,柬埔寨人还是特别懒。
中国人特别容易把穷跟懒联系在一起,尤其在老一辈人眼里,穷通常就是懒的代名词,我活了96岁的曾祖母直到去世的那天下午,还在劳作。
在中国,穷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常常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当今的社交媒体上对穷的一片讨伐,除了拜金主义的影响,也有中国自身文化的特殊原因。
2
教育竞争,从娃娃抓起
反映在教育上,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也从来都是一刻不能松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话我们耳熟能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听起来是不是跟’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如出一辙?
东亚的孩子从小就要习惯竞争,而且要主动升级,主动参与军备竞赛,上课40分钟听会就完了,你想的太简单了,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要在辅导班的路上奔忙,学会书本上的不行,会做课后练习题不行,你要会超纲题,竞赛题,这样你才是乖孩子。
在美国,完全不一样,你如果考个D和E回家,没关系,你妈妈会抱住你说,别担心,你是最棒的,就算狗屁不会,依然是妈妈的好宝宝,但在中国,你胆敢拿个不及格回家,你妈妈一定会让你领教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社会为什么这样黑。
学习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天命,学习不好,对不起,一切免谈。
不要质疑这种学习的效果,你去看看美国中学生的奥赛选手就知道了,华裔占据了半壁江山,不,是大半壁,或者说,是全壁。2017年第49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美国队’取得了四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这也是美国队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你看看这四位开心的金牌选手,全是华裔。
在美国的华裔一样以学习刻苦著称,华裔家长跟他们在中国的老乡一样,热衷补习,这种补习的效果拔群,华人在美国几乎就是学霸的代名词。
3
千万别跟中国人说什么读书无用论
几乎隔段时间,中国就会冒出来’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但是你别担心,这不是中国独有,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类似的讨论。
什么是中国独有的呢?
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批判,每次读书无用论的冒头,都是以围观群众和各路专家名人对这一陈词滥调的痛批告终。可以说,在大多数脑筋正常的中国人眼里,读书无用论根本没有市场,现实中碰到持这样论调的人,中国的家长们会一边敷衍,一边在心里狂喜:太好了,我娃娃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中国人太知道读书的好处了,绝对不会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相反的是,是对读书人和教师的尊敬,尊师重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中国的古人大部分是文盲,但是对但凡认识几个字的,都会毕恭毕敬。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一个道理,教育资源跟土地资源是一样的,是要靠抢的,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真的不算多,谁能争到谁就有优势。
’冰花男孩’这样的少年,只能出现在中国。
作者简介:霍老爷,文笔犀利有趣,思维方式独特,擅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现代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经验,是改造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利器,他在知乎拥有18w粉丝,83万赞,公号【霍老爷】开创一年内写出数十篇10w+阅读量的文章。
文/霍老爷
微信号:ddz_233
学习,是一场军备竞赛。
最近,一张’冰花男孩’的图,刷爆朋友圈。
照片中的小男孩是云南省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头上的冰霜是因为当天气温较低,走了整整4.5公里到学校的路上凝结冰霜导致,他平时都是走路1个多小时才能到学校。
面对这一切,小男孩没有哭,没有笑。为了求学,什么都值得。他说,我喜欢学习,长大后,我想当警察。
这让我想起,之前一个读者的抱怨,她孩子正在上初中,国庆节后,她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国庆7天假期,我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每天都在带孩子上补习班,生怕孩子学业落后了。她问我,家长为什么这么命苦,孩子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刻苦地学习?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她,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这么刻苦。
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秋假才刚刚开始,美国人不仅有秋假,还有寒假,还有暑假,还有春假,你是不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所以在美国,你会感觉上了一个假学,没上几天课就放假,没上几天课就放假。
中国的假期之少,是全世界都数得着的,不光是假期少,而且强度大,做家长的读者都深有体会,一个假期,大部分也是一个辅导班接着另一个辅导班,一个补习班接着另一个补习班。
我认识的一个本科就是北大光华的学霸,前几年去斯坦福读硕士,为此专门复习了半年,他说, 早知道这么难,高中就应该想办法去美国读高中,然后直接进斯坦福了。
我问他,高中去美国,上斯坦福就容易了?
他说,也不容易,但跟你现在本科毕业去美国读硕士,不是一个量级,因为你在中国,是跟全世界最刻苦最勤奋最聪明的一批人竞争,在美国,你最多是跟最聪明的一批人竞争。
他还说,就算是去不了美国,去新加坡读本科也好点,实在不行,去香港,都是选择了一个相对easy的模式。
在他的眼里,美国是easy模式,新加坡是nomal模式,香港是hard,大陆,不幸,是very hard模式,基本上来说,全世界学习竞争激烈指数与华人数量成正比。
华人越少的地方,竞争越没有那么激烈,随着华人的增多,竞争压力成指数上升。
我们华人,从小被教育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学习学习再学习,你跟这么一帮对手竞争,你不绷紧了弦是不行的。
华人为什么这么爱学习?这么学习有效果吗?
1
刻苦写在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
刻苦这事,是写在中国人基因里的。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茨对印尼水稻经济进行研究的时候提出来一个概念,叫’内卷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黄宗智先生把这一理论运用在中国问题的研究上,这一概念被广泛重视。
什么叫内卷化呢?内卷化,就是过密化,比如说一亩稻田,能插10000秧苗,但是我们中国人不,我们插两万,这就是过密化。过密化的原因,是唐宋以后,我们中国的人口达到了生存空间的极限。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怎么办呢,只能通过精耕细作,多插秧苗,来实现单位面积的高产。
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东亚稻作经济,同样的,东南亚,日本,朝鲜也受此经济模式影响,不同程度的呈现内卷化特征。
内卷化有什么影响呢?同样一亩稻田,插两倍秧苗意味着,你的水、肥、防虫防病防害都要跟上,意味着耕作者要投入成倍甚至数倍的劳动,所以,中国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一刻也不得闲,就此养成了最勤奋刻苦的民族性。
中国人信奉的信条就是勤劳致富,中国有个谚语叫’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家常便饭,实际上在别的国家是不可思议的,怎么会有这么变态的民族,一年到头不闲着,出身欧洲的白人和出身非洲的黑人都没有这样的传统,甚至是同样是东南亚,都有很大不同。
最近几年,制造业进行转移,很多工厂把工业迁往东南亚,迁到哪里?
一问,都是迁到越南,而不是迁到柬埔寨?为什么?同样是邻居,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因为越南人特别勤劳,而柬埔寨人特别懒。
在历史上,越南人也是一种中国南方式的稻作经济,同样也刻苦耐劳,而柬埔寨则不同,柬埔寨丛林丰富,盛产各种热带水果,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基本靠丛林吃饭,在历史上就特别懒惰,所以到了今天,柬埔寨人还是特别懒。
中国人特别容易把穷跟懒联系在一起,尤其在老一辈人眼里,穷通常就是懒的代名词,我活了96岁的曾祖母直到去世的那天下午,还在劳作。
在中国,穷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常常上升为一个道德问题,当今的社交媒体上对穷的一片讨伐,除了拜金主义的影响,也有中国自身文化的特殊原因。
2
教育竞争,从娃娃抓起
反映在教育上,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也从来都是一刻不能松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话我们耳熟能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听起来是不是跟’一年忙到头,吃穿不用愁’如出一辙?
东亚的孩子从小就要习惯竞争,而且要主动升级,主动参与军备竞赛,上课40分钟听会就完了,你想的太简单了,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要在辅导班的路上奔忙,学会书本上的不行,会做课后练习题不行,你要会超纲题,竞赛题,这样你才是乖孩子。
在美国,完全不一样,你如果考个D和E回家,没关系,你妈妈会抱住你说,别担心,你是最棒的,就算狗屁不会,依然是妈妈的好宝宝,但在中国,你胆敢拿个不及格回家,你妈妈一定会让你领教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社会为什么这样黑。
学习简直就是中国人的天命,学习不好,对不起,一切免谈。
不要质疑这种学习的效果,你去看看美国中学生的奥赛选手就知道了,华裔占据了半壁江山,不,是大半壁,或者说,是全壁。2017年第49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上,’美国队’取得了四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这也是美国队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你看看这四位开心的金牌选手,全是华裔。
在美国的华裔一样以学习刻苦著称,华裔家长跟他们在中国的老乡一样,热衷补习,这种补习的效果拔群,华人在美国几乎就是学霸的代名词。
3
千万别跟中国人说什么读书无用论
几乎隔段时间,中国就会冒出来’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但是你别担心,这不是中国独有,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类似的讨论。
什么是中国独有的呢?
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批判,每次读书无用论的冒头,都是以围观群众和各路专家名人对这一陈词滥调的痛批告终。可以说,在大多数脑筋正常的中国人眼里,读书无用论根本没有市场,现实中碰到持这样论调的人,中国的家长们会一边敷衍,一边在心里狂喜:太好了,我娃娃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中国人太知道读书的好处了,绝对不会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相反的是,是对读书人和教师的尊敬,尊师重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中国的古人大部分是文盲,但是对但凡认识几个字的,都会毕恭毕敬。
中国人很早就知道一个道理,教育资源跟土地资源是一样的,是要靠抢的,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真的不算多,谁能争到谁就有优势。
’冰花男孩’这样的少年,只能出现在中国。
作者简介:霍老爷,文笔犀利有趣,思维方式独特,擅从历史文化角度解读现代问题,令人耳目一新,他分享的经验,是改造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的利器,他在知乎拥有18w粉丝,83万赞,公号【霍老爷】开创一年内写出数十篇10w+阅读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