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教育局通报并责令整改该市9个学而思成都教学点,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好的,想借此纾解家长的焦虑,实现所谓的教育公平。
一时,舆论甚嚣尘上,把学而思批判成了教育公平之敌,家长之敌。
前段时间,上海幼升小,两个学校的面试令网络一片哗然,他们从面试学生改成了面试家长,甚至对家长的体型都有要求。
可如果看看香港的家长,上海的家长一定会很欣慰。香港的很多小孩子,有的幼儿园都不止上一个,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同时上5-6个兴趣班还有升学面试班,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
香港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在学编程,香港家长们说,从出门就开始赶时间,出租车上吃面包,妈妈都要拿出识字卡片让念字。上午下午2间幼稚园,在香港家长的眼里不夸张。为了让孩子天天学满六个钟,匆忙到要在公厕换校服也不夸张啊!
你学10个兴趣班,我就学20个,孩子从小在幼稚园里学游泳,就是国家级的教练教学,还不能只会一种泳姿。你以为兴趣班还只是钢琴、跳舞和画画?人家孩子都已经开始学编程了!
这么拼命是为什么呢?香港家长说,在香港只要不做两件事,你就可以活得很潇洒,一个是不买楼,一个是不生孩子,所以他们提出一个口号,要赢在子宫里,这只能让提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大陆家长自叹弗如。
那么,香港教育怎么了?难道香港这种国际化城市,也存在教育资源窘迫的问题吗?恰恰相反。
香港的教育资源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有的。小小的香港共分18个学区,小学校网就有近36个,学校数量更是繁多。
香港小学分三类,一是国际学校(40多家),比较符合那些不差钱、而且打定主意未来让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家长;二是私立(40多家)和直资(20多家)学校,这种学校自主选择教材,学费相对也比较贵;三是政府官立小学和官津(460多家)学校,这种学校等同于大陆的公立小学,享受政府的补贴,学费全免。
弹丸之地的香港就有这么多小学,家长可以有如此琳琅满目的多样选择,可以说,香港的教育界也算为香港的孩子操碎了心,绝对不会存在上不了学的现象。
而且,香港的国际学校学费高昂,普通人无缘问津,但私立学校的学费并不高昂。公立学校中,也有大量的名校,香港的家长完全应该不必焦虑。
但香港家长们,还是把教育搞成一种军备竞赛,他们要争夺的就是这些名校资源。
自2004年开始,香港教育局实行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叫’全港性系统评估(TSA)’。其目的,是评估小三、小六,及中三学生在中文、英文、数学三科的基本能力。这项改革,初衷是美好的,’看起来挺美。’因为TSA不考核孩子的个人成绩,只为了解香港学生的整体水平。
但这一评估体系却让香港家长群情激奋,多年来持续对教育系统开战,强烈要求取消TSA,甚至一度罢课,抗议学生负担过重。
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讨厌TSA,他们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样是这些罢课的家长,却在罢课之外,把孩子送到收费不菲的补习班去。香港的补习名师,身价动辄千万的大有人在,顺便多说一句,台湾也不遑多让,那位性侵女作家的名师,身家相当丰厚,社会地位也非常高。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TSA可以取消,幼升小也可以取消,但是取消了这个,心中的TSA,心中的幼升小就取消了吗?
我一直说,再完美的制度,都战胜不了人性。香港的教育军备竞赛就是一个铁证。
大家争夺的不是教育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一种奢侈品,稀缺品。
可以确信的一点是,香港的教育争夺战就是大陆家长的未来。
有这种教育资源的争夺,就一定会有学而思,没有学而思,也会有学而优,学而达这样类似的培训机构出现。
看起来,好像学而思把家长重新拉回了应试教育的起跑线,让这种冲突愈演愈烈。实际上,这种冲突一直存在。
在香港的教育争夺战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点:家长之所以要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是为了躲避公立教育中刻板的听说读写训练,重复的抄写和阅读实际上大量消耗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为什么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其实,我们恨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这种毫无意义的重复训练。而令人遗憾的一点是,这种枯燥无趣的重复性训练,通常存在于较差的学校中。
学而思是家长的敌人吗?不是。教育中有个现象,越是教学低的学校,越是教学水平低的老师越推崇这种刻板的重复性训练。
一个错字抄50遍甚至上百遍,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反过来导致孩子的厌学。所以家长在择校时候的选择,实际上是在选择躲避应试教育的这种陋习,以及规避这种教育下可能遇到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之下,学而思这种培训机构扮演的角色不是家长的敌人,恰恰是家长的左膀右臂。大多数家长并不精通教育学,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是乱头苍蝇,而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提供的正是这种教育服务。
这种教育服务,在香港早都是家常便饭,只不过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还习惯由公立教育系统地提供教育。某种意义上说,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培训机构,是播火者,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
当然,参加学而思的孩子相比较没有参加学而思的孩子来说,确实获得了竞争优势,但是教育何尝公平过。且不说别的,光是人的天资就有天壤之别,强求绝对的公平是不符合现实的。
甚至说,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何尝希望自己得到的是公平的待遇,如果人人都成龙,那么龙的优势何在?
有人把学而思在成都被叫停,称为一个丑闻。但我要说,如果说,学而思的教师性侵了女学生,这叫丑闻,学而思把孩子培训得优秀,让公立学校作为入学的参考这不叫丑闻,这叫免费宣传。
一个民营机构的内部评测能得到名校的青睐作为入学的参考,这样的褒奖还小吗?
为什么这些学校会去参考学而思的这些教育机构的排名,上面咱们谈到的都是家长的需求,那么学校的需求呢?
一个有追求的学校,它也不甘心这些优质的生源被别人抢走。市场经济时代,有野心的老师,想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如果学校做不到笼络优质生源,对不起,你可能连你的优秀教师都留不住。
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训机构还是禁不住。
目前,教育部门面对这种状况,选择的就是一堵了事,但是,堵是堵不住的。
市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堵不如疏。教育部门加强监管有它的逻辑,规范市场也有一定道理,但各路舆论一拥而上,把学而思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批判,其实大可不必。
这种教育资源的争夺不是因为学而思而造成的,也不会因为叫停学而思而消失。如果没有学而思,那么取代它的可能是很多野蛮生长的教育机构,相反一个优质教育机构的存在,反而对教育体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通报并责令整改该市9个学而思成都教学点,教育部门的初衷是好的,想借此纾解家长的焦虑,实现所谓的教育公平。
一时,舆论甚嚣尘上,把学而思批判成了教育公平之敌,家长之敌。
前段时间,上海幼升小,两个学校的面试令网络一片哗然,他们从面试学生改成了面试家长,甚至对家长的体型都有要求。
可如果看看香港的家长,上海的家长一定会很欣慰。香港的很多小孩子,有的幼儿园都不止上一个,还没上小学功课就做到十点多,同时上5-6个兴趣班还有升学面试班,以各种考级拿证书为目标。
香港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在学编程,香港家长们说,从出门就开始赶时间,出租车上吃面包,妈妈都要拿出识字卡片让念字。上午下午2间幼稚园,在香港家长的眼里不夸张。为了让孩子天天学满六个钟,匆忙到要在公厕换校服也不夸张啊!
你学10个兴趣班,我就学20个,孩子从小在幼稚园里学游泳,就是国家级的教练教学,还不能只会一种泳姿。你以为兴趣班还只是钢琴、跳舞和画画?人家孩子都已经开始学编程了!
这么拼命是为什么呢?香港家长说,在香港只要不做两件事,你就可以活得很潇洒,一个是不买楼,一个是不生孩子,所以他们提出一个口号,要赢在子宫里,这只能让提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大陆家长自叹弗如。
那么,香港教育怎么了?难道香港这种国际化城市,也存在教育资源窘迫的问题吗?恰恰相反。
香港的教育资源之丰富,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有的。小小的香港共分18个学区,小学校网就有近36个,学校数量更是繁多。
香港小学分三类,一是国际学校(40多家),比较符合那些不差钱、而且打定主意未来让孩子在海外留学的家长;二是私立(40多家)和直资(20多家)学校,这种学校自主选择教材,学费相对也比较贵;三是政府官立小学和官津(460多家)学校,这种学校等同于大陆的公立小学,享受政府的补贴,学费全免。
弹丸之地的香港就有这么多小学,家长可以有如此琳琅满目的多样选择,可以说,香港的教育界也算为香港的孩子操碎了心,绝对不会存在上不了学的现象。
而且,香港的国际学校学费高昂,普通人无缘问津,但私立学校的学费并不高昂。公立学校中,也有大量的名校,香港的家长完全应该不必焦虑。
但香港家长们,还是把教育搞成一种军备竞赛,他们要争夺的就是这些名校资源。
自2004年开始,香港教育局实行一项教育改革措施,叫’全港性系统评估(TSA)’。其目的,是评估小三、小六,及中三学生在中文、英文、数学三科的基本能力。这项改革,初衷是美好的,’看起来挺美。’因为TSA不考核孩子的个人成绩,只为了解香港学生的整体水平。
但这一评估体系却让香港家长群情激奋,多年来持续对教育系统开战,强烈要求取消TSA,甚至一度罢课,抗议学生负担过重。
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们真的是讨厌TSA,他们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样是这些罢课的家长,却在罢课之外,把孩子送到收费不菲的补习班去。香港的补习名师,身价动辄千万的大有人在,顺便多说一句,台湾也不遑多让,那位性侵女作家的名师,身家相当丰厚,社会地位也非常高。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TSA可以取消,幼升小也可以取消,但是取消了这个,心中的TSA,心中的幼升小就取消了吗?
我一直说,再完美的制度,都战胜不了人性。香港的教育军备竞赛就是一个铁证。
大家争夺的不是教育资源,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对任何一个社会而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一种奢侈品,稀缺品。
可以确信的一点是,香港的教育争夺战就是大陆家长的未来。
有这种教育资源的争夺,就一定会有学而思,没有学而思,也会有学而优,学而达这样类似的培训机构出现。
看起来,好像学而思把家长重新拉回了应试教育的起跑线,让这种冲突愈演愈烈。实际上,这种冲突一直存在。
在香港的教育争夺战中,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点:家长之所以要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很多是为了躲避公立教育中刻板的听说读写训练,重复的抄写和阅读实际上大量消耗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为什么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其实,我们恨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这种毫无意义的重复训练。而令人遗憾的一点是,这种枯燥无趣的重复性训练,通常存在于较差的学校中。
学而思是家长的敌人吗?不是。教育中有个现象,越是教学低的学校,越是教学水平低的老师越推崇这种刻板的重复性训练。
一个错字抄50遍甚至上百遍,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反过来导致孩子的厌学。所以家长在择校时候的选择,实际上是在选择躲避应试教育的这种陋习,以及规避这种教育下可能遇到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之下,学而思这种培训机构扮演的角色不是家长的敌人,恰恰是家长的左膀右臂。大多数家长并不精通教育学,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己是乱头苍蝇,而培训机构的专业老师,提供的正是这种教育服务。
这种教育服务,在香港早都是家常便饭,只不过对于很多家长而言,还习惯由公立教育系统地提供教育。某种意义上说,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培训机构,是播火者,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
当然,参加学而思的孩子相比较没有参加学而思的孩子来说,确实获得了竞争优势,但是教育何尝公平过。且不说别的,光是人的天资就有天壤之别,强求绝对的公平是不符合现实的。
甚至说,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何尝希望自己得到的是公平的待遇,如果人人都成龙,那么龙的优势何在?
有人把学而思在成都被叫停,称为一个丑闻。但我要说,如果说,学而思的教师性侵了女学生,这叫丑闻,学而思把孩子培训得优秀,让公立学校作为入学的参考这不叫丑闻,这叫免费宣传。
一个民营机构的内部评测能得到名校的青睐作为入学的参考,这样的褒奖还小吗?
为什么这些学校会去参考学而思的这些教育机构的排名,上面咱们谈到的都是家长的需求,那么学校的需求呢?
一个有追求的学校,它也不甘心这些优质的生源被别人抢走。市场经济时代,有野心的老师,想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如果学校做不到笼络优质生源,对不起,你可能连你的优秀教师都留不住。
从这个角度而言,培训机构还是禁不住。
目前,教育部门面对这种状况,选择的就是一堵了事,但是,堵是堵不住的。
市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堵不如疏。教育部门加强监管有它的逻辑,规范市场也有一定道理,但各路舆论一拥而上,把学而思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批判,其实大可不必。
这种教育资源的争夺不是因为学而思而造成的,也不会因为叫停学而思而消失。如果没有学而思,那么取代它的可能是很多野蛮生长的教育机构,相反一个优质教育机构的存在,反而对教育体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