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就没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我爱我的祖国。
叶青林
2005年,
叶青林回到中国,
放弃3000英镑的高薪,
离开了BBC,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当时,
他已经获得英国桑德兰大学
传媒硕士学位,
并为BBC完成了一个纪录片,
得到他们的offer。
回国发展,
是叶青林一直以来的梦想,
因为斩不断的是乡情,
根在这里,
走得再远,
也得回来。
然而,BBC并不想失去他,其中一个全球制片人说:’你回去也可以帮我们工作,拍一些片子发回来。’
叶青林淡笑问道:’比如说呢?’
’你帮我拍奥运会征地那些失地的农民,他们有多悲惨;中国的黑小煤窑里,那些工人怎么被压榨被压迫。’
’这些你都看见过吗?’
’我看见过很多报道,想象出来的。’
他再没说什么,
而是毅然决然回到中国,
与BBC断了联系,
用行动表态。
’我宁愿有一天中国不让我出去,
也不愿有一天中国不让我回来。’
1974年
叶青林出生在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农村,
努力考上大学,
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后进入福建电视台工作,
做了一名到处奔波的记者。
(台风下工作)
很多人都觉得,
这远没有在演播室做一名主持人来得舒服,
但叶青林不这么想。
他想成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
没有记者经验,
就做不了好的新闻主播,
而福建电视台恰好给了机会,
于是就去了。
之后,为了丰富传媒经验和知识,
他跑到英国桑德兰大学读传媒硕士,
期间一直认真修习,
并做出成绩,
被BBC选中,
在里面工作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的月薪,
是3000英镑,
折合人民币3万多,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
算是高得离谱了。
想来这种高薪,
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取舍间自见分明,
留下来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但当时东南卫视正准备发展对台节目,叶青林的家乡浙江以及工作地福建一直与台湾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很关注台湾,所以就想要回去。
一边是世界闻名的新闻机构,
一边是月薪3000人民币的新闻记者,
面对BBC的另类’挽留’,
他没什么迟疑就选择了后者,
当起籍籍无名的’搬运工’。
许多人都跑去问他:
你是不是疯了?
他说:这个地方(中国)我待着舒服,
家人、朋友都在这里,
环境也是自己熟悉的,
能够一天天看见周围的变化,
安心。
祖国不管是什么样子,
都在一天天变好,
拿西方国家的概念来圈定中国,
就像拿一双大脚去穿小鞋,
怎么样都是对不上的,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
并在不断上升。
回到福建电视台后,他一直从事涉台工作,2005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大陆,两岸关系开始破冰。后来两岸两会领导人恢复制度性会谈,以及之后每年举行的国共论坛、两岸关系发展论坛都有其参与。他说,自己见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
2008年12月28日,
叶青林被选为首批驻台记者,
乘坐首趟福州-台北直飞航班,
开启了三个月的驻台之旅。
当时首先报道的,
是团团圆圆赴台引发的’熊猫热’现象,
作为标志性事件,
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的友好关系。
在台湾待了几天,
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因为一切都那么熟悉和亲切,
和内陆一般无二。
他认真地写着驻台日记,
把每天的际遇和想法记录下来,
这些琐碎的生活点滴,
结合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就像是汇集了一个阶段的人生经历,
不仅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交代,
还对自己有了交代。
小时候写日记,
我们经常会半途而废,
或者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这三个月,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叶青林坚持了,
这是他的习惯,
也是他成长的秘诀。
他曾写过一篇关于参观台湾国民党党部的博文’咸鱼翻身’,里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阅读量一度飙高。
之后每年,
叶青林都会在台湾驻点大半年的时间,
那里似乎变成了第二个家,
他帮家人们互传消息,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让海峡两岸的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几年的涉台工作,
他了解到,
其实很多人都是被动地被灌输台独思想,
就像被洗了脑一样,
不过一旦’清醒’过来,
就会更加坚定台湾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叶青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台湾有一个女孩儿很红,家里祖祖辈辈都被告知且坚信台湾是要独立的。有一天,她读到一本书,关于中国的历史,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年被灌输的思想其实是不对的,中国多么伟大,她该引以为傲,为什么还要接受那种扭曲的思想?这种顿悟对她的影响很大,尽管受到了很多批判和打压,但她非常享受这个转变的过程。
叶青林通过这件事,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个人从小被传输的思想
是很难被改变的,
所以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
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记者,
更应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使者和参与者。
来回的奔波,累人,
与亲人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不过他从没有怨言,
因为这是他喜欢的工作,
他看见了自己的价值。
(叶青林是第一个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大陆媒体记者)
’传媒行业表面上看起来光鲜靓丽,但是真正做起来确实需要你的坚持,虽然你的付出跟获得的经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在你的长期坚持之后,这些经验和经历会慢慢地或是在不经意间回馈给你。所以要做这行的话,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在,作为东南卫视首席主持人,
叶青林继续深耕在《海峡新干线》栏目,
致力于为观众提供
全方位的第一手新闻资讯。
通过屏幕,
我们可以看到他
为了自己坚持的理想不断打拼,
不断调整着生活的角色,
每一步跨出、
每一次转身都很坚决,
无论是做记者、主持、
编辑还是制片人。
’把自己变好,
不就是把整个国家变好的
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吗?’
这才是一个爱国人该有的样子!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让中国的民族团结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后盾,
我们也该是祖国的坚实力量。
正确爱国,
不激进不退缩,
国家不管怎么样,
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更何况,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
在不断进步,
在日日更新,
不容任何外人置喙。
民族是我们的,
感恩,
不忘初心。
从来就没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我爱我的祖国。
叶青林
2005年,
叶青林回到中国,
放弃3000英镑的高薪,
离开了BBC,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
当时,
他已经获得英国桑德兰大学
传媒硕士学位,
并为BBC完成了一个纪录片,
得到他们的offer。
回国发展,
是叶青林一直以来的梦想,
因为斩不断的是乡情,
根在这里,
走得再远,
也得回来。
然而,BBC并不想失去他,其中一个全球制片人说:’你回去也可以帮我们工作,拍一些片子发回来。’
叶青林淡笑问道:’比如说呢?’
’你帮我拍奥运会征地那些失地的农民,他们有多悲惨;中国的黑小煤窑里,那些工人怎么被压榨被压迫。’
’这些你都看见过吗?’
’我看见过很多报道,想象出来的。’
他再没说什么,
而是毅然决然回到中国,
与BBC断了联系,
用行动表态。
’我宁愿有一天中国不让我出去,
也不愿有一天中国不让我回来。’
1974年
叶青林出生在浙江丽水的一个小农村,
努力考上大学,
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
毕业后进入福建电视台工作,
做了一名到处奔波的记者。
(台风下工作)
很多人都觉得,
这远没有在演播室做一名主持人来得舒服,
但叶青林不这么想。
他想成为一名记者型主持人,
没有记者经验,
就做不了好的新闻主播,
而福建电视台恰好给了机会,
于是就去了。
之后,为了丰富传媒经验和知识,
他跑到英国桑德兰大学读传媒硕士,
期间一直认真修习,
并做出成绩,
被BBC选中,
在里面工作了一段时间。
那时候的月薪,
是3000英镑,
折合人民币3万多,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
算是高得离谱了。
想来这种高薪,
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
取舍间自见分明,
留下来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但当时东南卫视正准备发展对台节目,叶青林的家乡浙江以及工作地福建一直与台湾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很关注台湾,所以就想要回去。
一边是世界闻名的新闻机构,
一边是月薪3000人民币的新闻记者,
面对BBC的另类’挽留’,
他没什么迟疑就选择了后者,
当起籍籍无名的’搬运工’。
许多人都跑去问他:
你是不是疯了?
他说:这个地方(中国)我待着舒服,
家人、朋友都在这里,
环境也是自己熟悉的,
能够一天天看见周围的变化,
安心。
祖国不管是什么样子,
都在一天天变好,
拿西方国家的概念来圈定中国,
就像拿一双大脚去穿小鞋,
怎么样都是对不上的,
中国有中国的特色,
并在不断上升。
回到福建电视台后,他一直从事涉台工作,2005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来大陆,两岸关系开始破冰。后来两岸两会领导人恢复制度性会谈,以及之后每年举行的国共论坛、两岸关系发展论坛都有其参与。他说,自己见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
2008年12月28日,
叶青林被选为首批驻台记者,
乘坐首趟福州-台北直飞航班,
开启了三个月的驻台之旅。
当时首先报道的,
是团团圆圆赴台引发的’熊猫热’现象,
作为标志性事件,
促进了海峡两岸的的友好关系。
在台湾待了几天,
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因为一切都那么熟悉和亲切,
和内陆一般无二。
他认真地写着驻台日记,
把每天的际遇和想法记录下来,
这些琐碎的生活点滴,
结合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就像是汇集了一个阶段的人生经历,
不仅对自己的职业有了交代,
还对自己有了交代。
小时候写日记,
我们经常会半途而废,
或者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但这三个月,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叶青林坚持了,
这是他的习惯,
也是他成长的秘诀。
他曾写过一篇关于参观台湾国民党党部的博文’咸鱼翻身’,里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阅读量一度飙高。
之后每年,
叶青林都会在台湾驻点大半年的时间,
那里似乎变成了第二个家,
他帮家人们互传消息,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让海峡两岸的关系更加和谐。
通过几年的涉台工作,
他了解到,
其实很多人都是被动地被灌输台独思想,
就像被洗了脑一样,
不过一旦’清醒’过来,
就会更加坚定台湾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叶青林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台湾有一个女孩儿很红,家里祖祖辈辈都被告知且坚信台湾是要独立的。有一天,她读到一本书,关于中国的历史,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二十多年被灌输的思想其实是不对的,中国多么伟大,她该引以为傲,为什么还要接受那种扭曲的思想?这种顿悟对她的影响很大,尽管受到了很多批判和打压,但她非常享受这个转变的过程。
叶青林通过这件事,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个人从小被传输的思想
是很难被改变的,
所以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
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记者,
更应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使者和参与者。
来回的奔波,累人,
与亲人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不过他从没有怨言,
因为这是他喜欢的工作,
他看见了自己的价值。
(叶青林是第一个在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问的大陆媒体记者)
’传媒行业表面上看起来光鲜靓丽,但是真正做起来确实需要你的坚持,虽然你的付出跟获得的经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在你的长期坚持之后,这些经验和经历会慢慢地或是在不经意间回馈给你。所以要做这行的话,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现在,作为东南卫视首席主持人,
叶青林继续深耕在《海峡新干线》栏目,
致力于为观众提供
全方位的第一手新闻资讯。
通过屏幕,
我们可以看到他
为了自己坚持的理想不断打拼,
不断调整着生活的角色,
每一步跨出、
每一次转身都很坚决,
无论是做记者、主持、
编辑还是制片人。
’把自己变好,
不就是把整个国家变好的
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吗?’
这才是一个爱国人该有的样子!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
让中国的民族团结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祖国是我们每个人的后盾,
我们也该是祖国的坚实力量。
正确爱国,
不激进不退缩,
国家不管怎么样,
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更何况,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
在不断进步,
在日日更新,
不容任何外人置喙。
民族是我们的,
感恩,
不忘初心。